"科普大篷車"開進湖北省沙市中學
作者/來源: 荊州晚報 發表: 2010-12-28 15:51:39 瀏覽: 15554 次
“ 好多小格圖像”。“看,這就是聲波運動軌跡。”12月27日,荊州市科協“科技大篷車”首展走進沙市中學,學生們爭先恐后地體驗科技展品的神奇。可看、可摸、可感的展品讓同學們感嘆,原來科技還能這么“活”。
昨日下午,沙市中學第一屆科技節開幕式暨荊州市科協“科技大篷車”進校園首展儀式在沙市中學體育館舉行。省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明武,市領導姜昌琪、張文政出席開幕式并剪彩。
開幕式上,省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明武教授作報告,鼓勵同學們大膽嘗試和探索,激發創新思維,并祝賀沙市中學首屆科技節圓滿舉辦,希望母校能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
無弦琴、蒼蠅復眼、懸空的環等25 類涉及聲光電多個學科的展品在體育館一擺開,各式各樣的實驗儀器就吸引了學生們好奇的目光。參觀的學生圍著這些展品,有的親自操作體驗,有的圍在旁邊討論研究“奧秘”。外形像ET,名為“動物視覺”的展品前圍滿了學生,通過這個展品可感受到蒼蠅復眼的成像。
“通過科普展品展示,通過實物展示,不僅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科學,擴寬知識面,而且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市科協主席薛圣忠介紹說。
據市科技館館長曹宇介紹,荊州首輛“科普大篷車”造價70 多萬元,分駕駛室和展品室,側面為活動室,可以展開,車內可擺放多個展品箱。可用來開展科普展覽、放映科普影片等,如同一輛“流動科技館”。
據悉,此次首展結束后,這輛“科普大篷車”將走遍荊州各個縣市區,載著各種互動式的科技展品到城鎮、農村和學校進行巡回展出。
科技教育就是要培養創新精神
——訪湖北省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明武
“母校早已不是我記憶中的那般模樣,但是母校的精神、靈魂沒有變,依然保持良好的學風,特別是在追求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母校依然走在發展的前端,”湖北省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明武說,“1960 年我從沙市中學畢業,到現在,已過了整整半個世紀,回想自己上高中那會,因為學校條件簡陋,上物理課做小孔成像的實驗時,都是用一張普通的白紙,在紙中間扎個小孔然后去做實驗。”
“我國一直以來提倡大力發展科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必定離不開科學人才的培養,科學人才的培養更離不開科技教育。”他說,這次科技節和“科技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也必將為學生們帶來一次更豐富的科技體驗。
樊明武說,這些年來,自己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失敗,在失敗的過程中磨礪出了堅強的意志,因此科技不單單只是一門學問,更能鍛煉人的意志、品格。學生只有通過接觸這些科技活動,才能體驗到科技的樂趣和真諦,培養出學生們的創新精神來。最后,樊明武還希望能盡快地涌現出第一個我們中國本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相關鏈接:
樊明武,男,1943 年7 月生,湖北沙市人,湖北省科協主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共十五大代表,中國著名的回旋加速器專家、磁鐵理論與工程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 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