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如水 卓爾不群
“習坎”文化引領湖北省沙市中學創造輝煌
湖北省沙市中學校長 鄧北平
優秀的校園文化飽含鮮明、深厚的人文特質。它,不僅可以通過物質外顯遍布師生視野,也可以凝成學校精神滲入師生心靈,更可以決定師生不斷發展的方向和質量。
享譽社會的湖北省沙市中學靠“習坎”精神站立。
七十多年來,湖北省沙市中學以“習坎”文化引領學校發展,創造了輝煌的辦學業績。湖北省沙市中學創辦于1941年,原名為“湖北省立第四高級中學”,是新中國建立后教育部確定的全國第一批重點中學;是第一所榮獲“湖北省示范學校”殊榮的中學;曾2次受到國務院嘉獎,6次受到部委表彰,3次榮膺中國百強中學。多年來,該校以卓越的辦學成就贏得了無數榮譽,先后培養了5名兩院院士以及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獲得者。自1996年以來,又培養了7名省級高考狀元。在江漢平原、湖北省乃至全國享有相當的聲譽。
那么,“習坎”二字有何寓意呢?
“習坎”源于《周易》,《周易》第二十九卦為“坎”,也稱“習坎”,卦圖是兩個“ ”迭加。《周易》釋文,坎卦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周易》八卦中還以“坎”喻水,水之美德為漸、為默、為恒。
幾十年風雨如磐,歷代沙中人以自己的文化立場和文化選擇,使辦學特色不僅鮮明,而且厚重,并由此持續發展,穩立不敗之地。
近年來,學校對習坎文化進行了著力的整理,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富有特色的習坎文化體系。它包含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有風格的行為文化,有柔性的制度文化,有品位的物質文化四個方面。
(一)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決定了沙市中學的辦學性質、方向和高度
學校精神:“習坎”精神
校 訓:上善若水,自強不息
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師生的全面、充分、主動、和諧發展
辦學目標:先進的文化、和諧的環境、智慧的師資、優異的學生
辦學宗旨:辦人民滿意學校,育國家需要英才
校 風:文明、和諧、自主、創新
教 風:敬業樂群、愛生善教
學 風:自信堅毅、樂學善思
學校整體價值觀:筑就學生終身發展高起點,建立教師主動發展的好平臺,爭創學校持續發展優環境
(二)有風格的行為文化讓沙市中學處處洋溢著思想和生命的氣息
1、儀式文化浸潤學生心靈
開學典禮上,師生共同宣誓;每星期的升旗儀式既有學生的國旗下講話也有語文教師解讀《論語》;成人儀式,有穿越成人門、展示班級成長足跡、家長與孩子互換信件等儀程;畢業典禮,學生由家長帶入會場,由校長親自頒發畢業證書。沙市中學堅持每月感動校園人物的評選活動,推舉出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典型。
2、課堂文化與時俱進
沙市中學的課堂教學原則,體現為 “六個三”的教學文化。即:
①三個理念。即以生為本的理念,是全面、充分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理念,打造智慧課堂的理念。
②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③三種學法。即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
④三次(段)學習。即課前學習、課中學習、課后學習。
⑤三有課堂。即有學習目標和創景設問、有學生探究訓練、有反饋總結。
⑥三會。即讓學生學會、會學、會用。
總的來說,就是要求全校教師牢固樹立三個理念,科學組合三種學法,智慧組織三種學習,切實達成三維目標,讓學生真正實現三會。
3、課程文化豐富多彩
目前,沙市中學的校本課程著力于8大領域,服務于各自的目標:
自主精神的培養——主題活動、社團活動、學習心理等;
共生意識的培養——環境保護、社區活動、企業考察等;
科學態度的培養——網絡技術、機器人組裝、學科競賽、學科拓展等;
人文情懷的培養——習坎講壇、解讀《論語》、課本劇、楹聯進校園、環境小碩士活動等;
國際視野的培養——英語角、英語夏令營、澳洲行、北美行等;
健康身心的培養——體育藝術節、體育和藝術沙龍社團、管弦樂團、跑操、武術進校園、電腦繪畫等;
興趣特長的培養——作文比賽、英語口語比賽、科技節、學科競賽等。
4、學生活動彰顯素質教育特色
沙市中學把重大的社會實踐活動分解為若干個主題,從課程的角度對這些主題教育活動進行課程化的個案設計。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科技節(水火箭比賽、生態瓶制作、化學原電池制作、筷子搭橋、雞蛋撞地球)、體育藝術節、讀書節、英語月,經典詩歌誦讀會,理、化、生、信息、通用技術實驗大賽等活動。
該校對不同年級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高一學生剛入校,開展為期一周的軍訓活動。高一下組織“尋夢之旅”高校考察活動。高二上學期學校組織學生到江北軍營,加強軍事教育,高二暑假組織馬培班優秀學員到革命根據地進行考察。高三組織遠足活動,鍛煉學生的毅力。為了有效開展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該校建立了學工、學農、學商、學軍、學法律、學荊州名人等各種基地,寒暑假有計劃地安排學生活動,進社區。
(三)有柔性的制度文化成為激勵師生奮發向上的保障系統
1、管理團隊建設制度
做好示范,切實做到“三要”:要老師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老師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與老師分享的名利,讓老師先得到。
加強修煉,切實提高“三力”:學習力,執行力,親和力。
履行職責,切實做到“三全”:負全責,盡全心,出全力。
甘為公仆,切實做到“三有”:有學生的地方有老師、干部,有老師的地方有干部、領導,有突發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到達的是干部領導。
科學施政,切實做好“三民”:體察民情,匯聚民智,尊重民權。
2、“九個一”制度
“九個一”即:管理團隊成員每周至少聽一堂課,每周至少和一名老師進行一次交流、每周至少和一名學生進行一次交談、每周至少發現一個問題、每周至少發現一處亮點、每周至少提出一條工作好建議、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專業著作、每學期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每學期至少寫一篇管理方面文章。
3、班級、教研組和年級組文化建設制度
班級三個“一”:一條班訓、一個誓詞、一首班歌。
教研組三個“一”:一套學科教學價值觀、一個教師讀書和教學常規章程、一部科學的“學法指導”。
年級組三個“一”:一個文明、舒適、高雅的辦公環境,一個符合師德規范、年級特點的激勵語;一批文體活動興趣團隊。
4、教師專業發展制度
一是專家治教制度。
為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學術水平,學校成立了校學術委員會,在教育管理、教學研究、職稱評定、人才引進、教師評價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是名師工程制度。
學校立足教師的崗位成才,實施“名師工程”。堅持三年一屆的“十佳青年教師”、“習坎名師”、“骨干班主任”、“明星班主任”、“首席班主任”等系列評選。
三是青年教師培訓班制度。
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被作為該校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青年教師每月一次的說題、每學期一次的調研課成為常態化的工作。
四是反思制度。
學校積極推進“四步反思法”,即①我們怎樣在做?(做了些什么)②我們為什么這樣做?(闡明做的理由)③我們這樣做效果如何?(工作的感受與工作的績效)④我們應該怎樣改進?(措施及尋求的幫助)。
5、信息化管理制度
近年來,沙市中學利用網絡信息化應用的強大優勢,在學校管理方面進行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探索實踐,使學校管理邁向精細化、科學化、數字化的新時代。
(四)有品位的物質文化鑄就彰顯個性和理想的無聲教育場。
學校物質文化主要包括校園布局、各種建筑物、雕塑壁畫、花草樹木、校標校徽等。
沙市中學以紅、黃、綠三種色彩的配合在物質文化的建構中滲透著古老而深厚的哲學內涵。校徽的構思靈感源于華夏民族天圓地方的文化理念。校服色彩鮮明,簡潔大方。沙市中學校歌《習坎 ,永恒之光》立意于永恒的習坎文化精神。
如今,那塊由汪奠基先生親筆題寫的“習坎樓”篆刻石碑靜靜地躺在文化長廊里,它飽經風霜,閱盡滄桑,它溶鑄了歷史跨越的點點滴滴,聚焦了習坎之子永恒的精神之光!